在咱们日常吃饭的餐桌上,肉臊子绝对是个万能的好东西。早上煮碗面条,浇上一勺肉臊子,拌匀了呼噜噜吃下去,浑身都暖和;中午蒸个馒头,夹上满满一筷子肉臊子,香得能多吃两个;晚上熬锅粥,就着一点肉臊子,清淡里又带着浓郁的香味,日子都显得有滋有味。很多人觉得做肉臊子麻烦,其实只要掌握了方法,在家就能做出好吃又香的肉臊子,比外面买的还干净实惠。
想要做出好吃又香的肉臊子,选对肉是第一步。最好是选那种肥瘦相间的猪肉,比如五花肉或者前腿肉。五花肉的肥瘦比例比较均匀,做出来的臊子油润不柴;前腿肉瘦中带点肥,吃起来口感更嫩一些。要是选全瘦的肉,做出来的臊子容易发柴,香味也不够足;全肥的又太腻,吃两口就不想动筷子了。买肉的时候可以让摊主帮忙切成小丁,自己回家切的话,要注意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,大概一厘米左右见方就行,太大了不容易入味,太小了炒的时候容易碎。切好的肉丁不用洗,洗了会把肉里的鲜味洗掉,要是觉得有点血水,用厨房纸稍微吸一下就行。
除了肉,调料也得备齐,都是家里常用的那些,不用特意去买什么稀罕调料。葱姜蒜是必不可少的,葱要选那种大葱,切成葱花;姜切成姜末,不用太多,不然会抢味;蒜要多准备点,切成蒜末,蒜香能给肉臊子提不少味。干辣椒和花椒也得有,喜欢吃辣的可以多放几个干辣椒,剪成段去掉籽,这样辣度适中还不会吃到籽;花椒选那种红花椒,香味更浓。还有生抽、老抽、料酒、盐、白糖、十三香,生抽用来调味提鲜,老抽主要是上色,让肉臊子看起来红亮诱人,料酒能去腥味,白糖放一点点提鲜,十三香可以增加复合香味,让臊子的味道更丰富。
接下来就开始炒臊子了,锅里不用放油,直接把切好的肉丁倒进去,开中火慢慢炒。刚开始炒的时候,肉丁会出一些水,这时候不用急,继续炒,等水分炒干了,肉里的油脂就会慢慢渗出来。看着肉丁炒到颜色发白,表面有点微黄的时候,就把葱姜蒜和干辣椒段、花椒粒倒进去,用铲子快速翻炒几下,让香味一下子散出来。这时候要注意火候,别太大了,不然葱姜蒜容易炒糊,就会有苦味。炒出香味后,沿着锅边淋上一点料酒,料酒挥发的时候能带走肉的腥味。然后放生抽和老抽,生抽可以多放一点,老抽少放,只要能把肉丁染上颜色就行,放完后快速翻炒,让每一块肉丁都均匀地裹上酱汁。
等肉丁都上色了,就可以放盐和白糖了,盐的量根据自己的口味来,白糖只要一小勺就行,不用多放。再撒上一点十三香,继续翻炒均匀。这时候可以稍微加点水,水量不用太多,刚没过肉丁一半就行,然后盖上锅盖,转小火慢慢炖。炖的时候要时不时地打开锅盖翻炒一下,免得锅底糊了。炖个十五到二十分钟,让肉丁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,也让肉变得更软烂。等锅里的汤汁快收干的时候,转大火快速翻炒几下,把多余的水分炒干,让肉臊子变得油润红亮,这时候香味已经飘满整个厨房了。最后再撒上一把蒜末,翻炒十几秒,蒜香一出来就可以关火了,这样好吃又香的肉臊子就做好了。
刚做好的肉臊子还冒着热气,红亮的颜色,浓郁的香味,让人忍不住想先尝一口。用筷子夹起一块肉丁,入口软烂,咸香适中,带着葱姜蒜和花椒辣椒的香味,还有一点点十三香的复合味,越嚼越香。做好的肉臊子可以装在一个干净的玻璃瓶里,放凉后盖上盖子放进冰箱冷藏,能保存好几天。早上起来煮点面条,捞出来沥干水分,浇上一勺肉臊子,再撒点葱花,简单又美味的臊子面就好了;夹馒头吃更是绝配,馒头的松软配上肉臊子的香,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;有时候做米饭,也可以舀一勺肉臊子浇在米饭上,拌着吃能多吃一碗饭。甚至有时候做汤面,最后淋上一点肉臊子的油,汤的味道都会变得更香浓。
其实做肉臊子真的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,关键就是选对肉,调料放对,火候掌握好。慢慢炒,慢慢炖,让肉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,这样做出来的肉臊子自然就好吃又香。每次做一大碗,能吃好几天,不管搭配什么主食都特别合适。有时候家里来客人,端上一碗肉臊子,不管是拌面条还是夹馒头,都能受到大家的喜欢。而且自己做的肉臊子,用料实在,干净卫生,吃着也放心。不用去外面买,在家花点时间就能做出这么美味的肉臊子,让家常便饭也能变得有滋有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