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导读

做家常窝头好吃的关键在于掌握各环节的小窍门。选料是根基,要选刚磨不久、有自然玉米清香的细玉米面,用当年新玉米磨的面更佳,可按七八成玉米面搭配两三成小米面或黄豆面丰富口感,但杂面不宜过多,避免掩盖玉米本味。

和面决定口感,不能用凉水,要用四十度左右的温水,边加边用筷子搅拌至絮状,再揉成不粘手、表面光滑的面团,之后盖上湿布醒十五到二十分钟,让玉米面充分吸水,夏天需缩短醒面时间以防发酸。

塑形时取拳头大面团揉圆,用大拇指按坑后沿边缘捏成底部厚、边缘薄的圆锥形,底部留小孔便于热气进入使受热均匀,捏时力道要匀防破裂,蒸笼内摆放需留间距避免粘连。

蒸制是最后关键,蒸锅水烧开后放入窝头,大火蒸二十到二十五分钟,过程中别开盖以防热气流失导致窝头塌陷变硬,蒸好后焖三五分钟再开盖,用筷子戳入无粘面即熟透。

此外,和面加一勺白糖可提鲜,加少量全麦粉能增加嚼劲,蒸好放凉后口感更紧实、香味更浓,搭配咸菜、炒鸡蛋或炖菜都很下饭。

咱在家做窝头,最讲究的就是吃着实在还香。不少人自己做出来的窝头要么硬邦邦咬不动,要么松散掉渣没滋味,其实不是手艺不行,主要是没摸透里面的小窍门。今天就跟大伙儿聊聊,家常窝头怎么做才最好吃,都是平时做饭总结出来的实在经验,照着做保准每次都成功。

首先得说说选料,这可是窝头好吃的根基。玉米面不能随便抓一把就用,最好选那种刚磨出来没多久的细玉米面,闻着有股自然的玉米清香,这样做出来的窝头香味才足。要是喜欢更丰富的口感,还能掺上点小米面或者黄豆面,比例不用太讲究,一般玉米面占个七八成,剩下的加小米面或黄豆面就行。加小米面能让窝头更松软,加黄豆面则会多一层豆香,不过记住别加太多杂面,不然就盖过玉米本身的味道了。另外,要是家里有当年的新玉米磨的面,那可就更好了,新玉米面水分足、香味浓,做出来的窝头自带一股鲜甜劲儿。

选好料接下来就是和面,这一步是决定窝头口感的关键。很多人和面直接用凉水,其实温水和面才是窍门之一。温水能让玉米面更好地吸收水分,揉出来的面团更细腻,蒸出来也更软乎。水温不用太高,摸着手不烫就行,大概四十度左右。和面的时候水要一点点加,边加边用筷子搅拌,直到玉米面都变成絮状,没有干面粉为止。这时候再下手揉面,揉到面团不粘手、表面光滑就可以了。揉好的面团别着急做形状,盖上湿布醒上十五到二十分钟,让玉米面充分吸收水分,这样后续蒸出来的窝头才不会硬。醒面的时候要注意,别醒太久,不然面团容易发酸,尤其是夏天温度高的时候,时间得更短点。

醒好面就该塑形了,这一步也有讲究。取一块面团,大概拳头大小,放在手心揉圆,然后用大拇指从中间按一个坑,接着顺着坑的边缘慢慢向外捏,把窝头捏成底部厚、边缘薄的圆锥形状,底部留个小孔。为啥要留小孔呢?这样蒸的时候热气能从孔里进去,窝头受热更均匀,不容易出现外面熟了里面没熟的情况。捏的时候力道要匀,别把边缘捏破了,不然蒸的时候容易变形。要是家里人多,一次可以多捏几个,放在蒸笼里的时候注意间距,别挨太近,不然蒸的时候会粘在一起。

最后就是蒸制了,这可是决定窝头能不能好吃的最后一步。蒸锅加水烧开,然后把捏好的窝头放入蒸笼,盖上锅盖,大火蒸二十到二十五分钟。这里要注意,水一定要烧开再放窝头,这样蒸出来的窝头才会蓬松。蒸的过程中别随便开盖,不然热气跑了,窝头容易塌陷变硬。时间快到的时候,可以先闻闻香味,要是能闻到浓郁的玉米香,基本就快熟了。蒸好后别着急开盖,先焖个三五分钟,让窝头慢慢冷却一下,这样拿出来的时候不容易变形。开盖后用筷子戳一下窝头,要是筷子能轻松戳进去,并且拔出来没有粘面,就说明熟透了。

除了这些基本步骤,还有几个小窍门能让窝头更好吃。比如和面的时候可以加一勺白糖,不用太多,主要是提鲜,让玉米的香味更突出;要是喜欢带点嚼劲的,可以在玉米面里加少量全麦粉;蒸好的窝头可以稍微放凉一点再吃,这时候口感更紧实,香味也更浓。另外,窝头搭配着吃也很有讲究,配点咸菜、炒鸡蛋或者炖菜,都特别下饭。以前窝头是粗粮,现在成了健康食品,偶尔在家做一次,既能尝到小时候的味道,又能换换口味,一举两得。

其实做窝头不难,关键是把每个步骤的小窍门都掌握好。从选料到和面,再到塑形和蒸制,每一步都多花点心思,就能做出香软不粗糙的好吃窝头。刚开始可能会有点手生,多做几次就熟练了。家里老人常说,做饭就得用心,哪怕是简单的窝头,只要用心做,也能做得特别香。大伙儿要是有空,不妨照着这些方法试试,看看自己做的窝头是不是也能好吃到停不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