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在家炖鸡汤,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如饭店里的那般可口,要么鸡肉炖得柴硬咬不动,要么汤喝着寡淡没香味,其实这并不是厨艺不行,而是没掌握对正确的方法。想要知道鸡汤怎么做不硬又好吃,关键就藏在选鸡、处理鸡肉、炖煮这几个核心环节里,每一步都有实实在在的小诀窍,学会了这些,在家也能轻松炖出肉嫩汤鲜的美味鸡汤。
选对鸡是炖好鸡汤的第一步,可不是随便哪种鸡都适合用来炖汤的。咱们日常去菜市场买鸡,优先选三黄鸡或者散养土鸡,这两种鸡的肉质细嫩,脂肪分布也比较均匀,炖出来不容易发柴。尽量选鲜活宰杀的鸡,新鲜度高,炖出来的汤香味才够浓郁;要是买不到新鲜的,选冷冻鸡的话,一定要提前自然解冻,可别用热水泡,不然鸡肉里的营养和口感都会受影响。鸡的大小也有讲究,一般选1.5-2斤左右的鸡最合适,太大的鸡肉质偏老,炖的时间太长容易硬,太小的话出汤量少,鲜味也不够足。买回家的鸡,记得让卖家帮忙处理干净,把鸡头、鸡屁股和内脏都去掉,特别是鸡腹内的血块和油脂,这些东西不清理干净,炖出来的汤很容易有腥味。
处理好的鸡肉,要不要焯水是很多人纠结的问题,其实正确的焯水步骤不仅能让鸡汤更清亮,还能让鸡肉更嫩。先把鸡肉切成大块,用清水冲洗干净表面的血水,然后冷水下锅,水量要没过鸡肉,同时放几片姜片和一勺料酒,开火煮。这里一定要注意,是冷水下锅,不是热水,冷水慢慢加热能让鸡肉里的血水充分渗出来,去腥味的效果才更好。等水烧开后,表面会浮起一层浮沫,这层浮沫就是鸡肉里的血水和杂质,必须得撇干净,撇的时候可以用勺子轻轻推动鸡肉,让底部的浮沫也能浮上来。浮沫撇完后,把鸡肉捞出来,用温水冲洗干净表面的残留浮沫,千万别用冷水,不然冷热交替会让鸡肉的肉质紧缩,炖出来就容易硬邦邦的。
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炖煮环节,炖鸡汤最好用砂锅,砂锅的保温性好,受热也均匀,能让鸡肉慢慢炖烂,汤的香味也能更好地释放出来。把处理好的鸡肉放进砂锅里,加入足量的温水,水量要一次性加够,最好没过鸡肉3-5厘米,中途尽量不要加水,如果实在没办法需要加,那也一定要加热水。然后放入几片姜片,不需要放太多复杂的调料,简单的姜片就能起到去腥增香的作用,放多了反而会掩盖鸡肉本身的鲜味。开火先大火烧开,水烧开后转小火慢炖,小火炖的时候不要把锅盖严,留一条小缝,这样能让炖的时候产生的水汽慢慢散出,避免汤变得太浑浊。炖的时间也不用太长,三黄鸡炖40-50分钟就差不多了,土鸡因为肉质相对紧实,可以炖1-1.5小时,时间太长的话鸡肉会炖烂,口感反而不好。
放盐的时机直接影响着鸡肉的口感,这也是很多人炖鸡汤失败的原因之一。不少人炖鸡汤的时候早早地就放盐,结果鸡肉炖出来又硬又柴,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在鸡汤快炖好前10-15分钟再放盐。盐放早了会让鸡肉里的蛋白质凝固,不容易炖烂,而且还会影响汤的鲜味。如果想给鸡汤加些配料,比如红枣、枸杞、香菇之类的,这些配料也不能放太早,红枣可以在炖到一半的时候放,枸杞和香菇则要在快出锅前10分钟放,不然煮太久会烂掉,失去本身的口感和营养。炖的时候可以偶尔用勺子轻轻搅动一下鸡肉,让鸡肉受热更均匀,也能避免底部粘锅。
除了这些主要步骤,还有一些小细节能让鸡汤的味道更上一层楼。比如炖鸡汤的时候可以放一两片山楂,山楂里的酸性物质能帮助鸡肉更快炖烂,而且还能解腻,让汤喝起来更清爽;要是喜欢药膳味的,也可以放一小段党参,但党参味道比较浓,喜欢清淡口味的朋友可以不放。鸡肉炖好后,不要马上开盖,先焖5-10分钟再开盖,这样鸡肉会更入味,口感也会更嫩。如果喜欢喝浓稠一点的汤,可以在快出锅前开大火收一下汤,但不要收太干,保留适量的汤,喝汤吃肉才过瘾。
其实炖出肉嫩汤鲜的鸡汤真的不难,只要把选鸡、焯水、炖煮、放盐这几个关键步骤掌握好,再注意一些小细节,就能轻松做好。很多人觉得自己做不好,只是因为没注意到这些小窍门,多试几次,慢慢调整,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,真正搞懂鸡汤怎么做不硬又好吃,以后在家就能经常喝到热气腾腾、美味可口的家常鸡汤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