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一到,街头巷尾飘着的板栗香总能勾得人挪不动脚。刚出锅的板栗外壳裂开一道漂亮的口子,趁热剥开,金黄的果肉软糯香甜,那股子独特的香味能从嘴角一直甜到心里。不过很多人自己在家做板栗,要么煮半天也不开花,要么开花了果肉却干硬不入味,着实让人着急。其实想做出开花好吃的板栗,并没有什么复杂的秘诀,关键在于每一个步骤都得细致到位,顺着板栗的性子来,自然就能收获一锅香喷喷的美味。
首先得选对板栗,这是怎么做板栗才开花好吃的基础。市面上的板栗品种不少,像燕山板栗、迁西板栗都是出了名的好品种,它们的特点是个头不算特别大,但果肉饱满,淀粉含量适中,吃起来又甜又面。挑选的时候,要拿在手里掂量掂量,感觉沉甸甸的才说明水分足、果肉多;再看看外壳,颜色要鲜亮有光泽,没有虫眼和霉斑,外壳太干巴或者有破损的就别选了,里面的果肉大概率已经不新鲜。另外,用指甲轻轻掐一下板栗壳,如果能感觉到壳比较薄,稍微用力就能掐出一点痕迹,这样的板栗更容易煮开花,也更容易入味。
选好板栗后,预处理步骤可不能偷懒。先把板栗放在清水中浸泡半个小时,这样既能去除表面的灰尘杂质,也能让板栗壳和果肉稍微吸收一点水分,后续煮的时候更容易裂开。浸泡好后,捞出来沥干水分,接下来就是给板栗“开口”。这一步很关键,直接关系到板栗能不能顺利开花。准备一把锋利的剪刀,在板栗的圆面顶端,也就是有蒂的那一头,轻轻剪一个大约2厘米长的口子,深度要刚好划破外壳和里面的绒毛层,但别剪到果肉,不然煮的时候果肉容易散掉。剪口子的时候要注意安全,把板栗放在手心,用手指按住,剪刀尖朝着开口的方向,慢慢用力,别着急,一个一个来。剪好的板栗再放进清水里浸泡10分钟,让开口处的果肉也吸收点水分,这样后续加热时,果肉膨胀就能把口子撑得更大,形成漂亮的开花形状。
接下来就是煮板栗了,这一步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。把剪好口的板栗放进锅里,加入足量的清水,水量要没过板栗2厘米左右。如果喜欢原味的,就加一勺盐,盐能让板栗的甜味更突出;如果喜欢带点香味的,可以放一两片香叶或者一个八角,不用放太多,不然香料味会盖过板栗本身的香味。大火把水烧开后,转中小火继续煮20-25分钟。煮的时间要根据板栗的大小来调整,个头小的时间可以短一点,个头大的就适当延长几分钟。判断板栗有没有煮好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筷子戳一下,能轻松戳透果肉就说明差不多了。煮好后先别急着捞出来,让板栗在汤里再泡10分钟,这样能让板栗更入味,外壳也更容易剥。
如果喜欢吃口感更软糯、带有焦香味道的,煮好的板栗还可以再炒一下,这也是让板栗开花更漂亮的小技巧。把煮好的板栗捞出来沥干水分,准备一口干净的炒锅,锅里放一勺白糖和一勺清水,小火慢慢熬,直到白糖融化变成浅棕色的糖浆。然后把板栗倒进锅里,快速翻炒,让每一个板栗都均匀地裹上一层糖浆。继续翻炒几分钟,直到糖浆凝固在板栗壳上,形成一层薄薄的糖霜,这时候板栗的开口处会因为受热膨胀而开得更大,看起来特别诱人。炒好的板栗盛出来,稍微晾凉一点就可以吃了,外壳轻轻一剥就掉,果肉带着淡淡的焦糖香,软糯香甜,比街头卖的一点也不差。
在做板栗的过程中,还有几个小细节需要注意。比如剪口子的时候,一定要剪在板栗的顶端,因为这里是板栗壳最薄的地方,也最容易裂开;煮板栗的时候,水不能加太少,不然板栗容易煮干煮硬;炒糖浆的时候火候一定要小,不然糖浆容易糊,会有苦味。另外,板栗虽然好吃,但也不能一次吃太多,因为它含有较多的淀粉,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。每次做的时候根据家里人的食量来做,现做现吃,才能保证口感和味道都最好。
其实怎么做板栗才开花好吃,总结下来就是选对料、剪好口、煮到位、炒得香。这些步骤看起来都很简单,但每一步都要用心去做,不能马虎。秋天正是吃板栗的好时节,闲暇的时候,买上几斤新鲜的板栗,按照这个方法做一做,满屋都飘着板栗的香味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剥着热乎乎的板栗,聊着家常,那种温馨的感觉,就像板栗的味道一样,甜在嘴里,暖在心里。不需要复杂的食材和工具,用最朴实的方法,就能做出最地道的美味,这大概就是家常菜的魅力所在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