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里常遇到这样的情况:周末精心做了一大桌菜,吃不完剩下的放两天就变味;烘焙的点心才放三天就硬得像石头;刚买的新鲜果蔬没两天就蔫了或烂了。其实想让美食放得久又好吃,并不是什么难事,关键在于掌握一些简单又实用的方法,这些方法都是从日常做饭的经验里慢慢总结出来的,不需要复杂的工具,普通人在家就能轻松做到。
首先得从食材的源头抓起,新鲜的食材是美食能放得久又好吃的基础。买食材的时候,不管是肉蛋奶还是蔬菜水果,都要仔细挑选。比如买肉类,要选颜色鲜亮、纹理清晰、没有异味的,这样的肉本身品质好,保存时间也能相对长一些。蔬菜水果则要选表皮完整、没有磕碰损伤的,有伤口的果蔬特别容易滋生细菌,放不了多久就会腐烂。买回来的食材不要直接堆在角落里,先进行初步处理,像蔬菜可以去掉黄叶烂叶,水果洗干净擦干,肉类按照每次吃的量分成小块,这样后续保存和取用都会更方便,也能避免反复解冻冷冻导致食材变质。
烹饪过程中的一些小细节,对美食的保存时间和口感影响也很大。很多人做饭时喜欢加很多水,觉得这样食材更容易熟,但其实水分过多的美食特别容易坏,尤其是熟食。比如炖菜、炒菜的时候,控制好加水量,尽量让菜品出锅时保持干爽,不要有太多汤汁淤积在盘子底部。另外,盐和糖这些调味料也有一定的保鲜作用,在合理的范围内稍微多放一点点,既能提升风味,又能延缓细菌滋生。不过要注意不能放太多,不然会影响口感,毕竟我们的目的是让美食放得久又好吃,而不是做出过咸过甜的东西。还有,烹饪好的美食一定要彻底放凉后再保存,热的食物直接放进冰箱,会让冰箱内的温度升高,不仅影响其他食物的保存,还会让刚做好的美食更容易滋生细菌。
不同种类的美食,保存方法也得有所区别,不能一概而论。先说说熟食,像卤味、红烧肉、炒青菜这些,放凉后要装进密封性好的保鲜盒里,最好是玻璃材质的,因为玻璃不容易吸附异味,也更安全卫生。装的时候不要装太满,留出一点空间,然后盖紧盖子放进冰箱冷藏。冷藏的温度一般控制在0 - 4摄氏度,这个温度下细菌繁殖速度比较慢,熟食通常能保存3 - 5天。如果想保存更久,就放进冷冻室,冷冻温度在 - 18摄氏度以下,能保存1 - 3个月,吃的时候提前拿出来解冻,然后用微波炉加热或者上锅蒸一下,口感和味道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。不过要注意,冷冻过的青菜口感可能会稍微差一点,所以绿叶蔬菜还是建议现做现吃,尽量不要长时间保存。
面点类美食比如馒头、包子、面包、蛋糕等,保存不当很容易变硬或发霉。刚做好的面点放凉后,要用干净的保鲜袋装好,挤出袋内的空气,然后系紧袋口。如果是馒头、包子这类主食,可以放进冰箱冷藏保存3 - 4天,吃的时候用蒸锅蒸5 - 10分钟,就会变得松软可口。如果想保存更久,也可以冷冻,冷冻能保存1个月左右,解冻后加热的方法和冷藏的一样。面包和蛋糕则不太适合冷藏,因为冷藏会让它们更快变硬,最好是放在室温下保存,用保鲜袋装好,避免受潮和暴晒,一般能保存2 - 3天。如果吃不完,也可以冷冻,吃的时候用微波炉加热10 - 15秒,就能恢复松软的口感。
果蔬类的保存也有讲究,不同的果蔬特性不同,保存方式也不一样。像苹果、梨、橙子这类水果,表皮比较坚硬,耐储存,可以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,不需要放进冰箱,这样能保存1 - 2周。如果放进冰箱冷藏,保存时间会更长,但要注意不要和其他有异味的食物放在一起,不然容易串味。香蕉则不能放进冰箱,低温会让香蕉皮变黑,果肉也会变得软烂难吃,放在室温下通风处保存即可,一般能放3 - 5天。蔬菜方面,绿叶蔬菜比如菠菜、生菜、油麦菜,水分含量高,容易蔫,保存的时候可以用厨房纸把表面的水分吸干,然后装进保鲜袋里,在保鲜袋上扎几个小孔透气,放进冰箱冷藏,能保存3 - 4天。根茎类蔬菜比如土豆、红薯、胡萝卜,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,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,这样能保存很长时间,土豆如果和苹果放在一起,还能防止发芽。
另外,还有一些特殊的美食,比如豆制品和坚果。豆制品像豆腐、豆干、腐竹等,蛋白质含量高,特别容易变质,买回家后要尽快食用。如果吃不完,豆腐可以放进淡盐水里浸泡,放进冰箱冷藏,每天换一次水,能保存2 - 3天;豆干和腐竹则可以装进保鲜盒冷藏,保存3 - 4天。坚果类比如核桃、杏仁、瓜子等,容易受潮发霉,还会氧化产生哈喇味,保存的时候要装进密封性好的罐子或保鲜袋里,挤出空气,然后放进冰箱冷藏或冷冻,这样能防止受潮和氧化,保存几个月都没问题,吃的时候拿出来回温一下,口感和味道都不会变。
其实让美食放得久又好吃,核心就是抓住“新鲜处理、合理烹饪、分类保存”这几个关键点。不需要什么专业的保鲜设备,也不用复杂的操作步骤,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这些小细节,就能让做好的美食保持住美味,减少浪费。毕竟每一份美食都凝聚着做饭人的心血,能让它在保存一段时间后依然好吃,也是对食物的一种尊重。平时做饭的时候多留意一点,就能让家人吃到更美味、更健康的食物,何乐而不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