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家常滋味,豆腐乳绝对是不少人家餐桌上的常客,不管是配粥还是下饭,那咸香绵密的口感总能让人多吃两口。不过自己在家做豆腐乳时,不少人都会犯愁,要么化瓤慢,要么口感不够醇厚,到底豆腐乳怎么做才化瓤快又好吃呢?其实这其中藏着不少朴实的小诀窍,跟着步骤慢慢做,就能做出坛香浓郁、一抿就化的好腐乳。
做豆腐乳的第一步,选对豆腐是根基。千万别图软嫩选嫩豆腐,那样做出来的腐乳容易碎,还难化瓤。得挑那种紧实有嚼劲的老豆腐,也叫北豆腐,用手按一下,表面不容易塌陷,掰开后内部结构细密,没有太多孔洞。买的时候最好选当天做的新鲜老豆腐,放久了的豆腐容易滋生杂菌,影响发酵效果。把选好的老豆腐带回家,先别急着切块,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半小时,让表面的水分稍微收一收,这样后续切块不容易粘刀。
切块的大小也有讲究,太大了内部不容易发酵透,太小了又容易腌得过咸。一般切成边长3-4厘米的正方体就正好,每一块都尽量大小均匀,这样发酵速度才会一致。切好的豆腐块不能直接发酵,得进行“晾坯”处理。找一个干净无油的竹筛或者木板,在上面铺一层干净的纱布,然后把豆腐块均匀地摆上去,块与块之间要留至少1厘米的空隙,方便空气流通。把竹筛放在阴凉、通风、避光的地方,温度控制在15-25℃之间最好,湿度保持在70%-80%。如果家里太干,可以在周围洒点水;太湿的话就多通通风。晾坯的时间大概3-5天,每天观察一下豆腐块的变化,直到表面长出一层细密的白色绒毛,摸起来软软的,闻着有淡淡的发酵香味,这时候晾坯就完成了,这一步做好了,后续化瓤就会快很多。
拌料是决定豆腐乳味道的关键,也是让它化瓤快的重要环节。准备适量的盐、辣椒面、花椒面,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一点点八角粉、桂皮粉,这些香料要提前在无油的锅里炒香,放凉备用,香味会更浓郁。把晾好坯的豆腐块放进一个干净的盆里,先撒上盐,轻轻翻动,让每一块豆腐都均匀裹上盐粒。盐的用量要适中,太多会咸得发苦,太少又容易坏,一般500克豆腐用20-30克盐就差不多。裹好盐的豆腐块静置10分钟,让盐稍微渗透进去,然后再加入炒香的辣椒面、花椒面和其他香料,继续轻轻翻动,确保每一块豆腐都裹满调料。
接下来就是装坛了,要选一个无油无水的陶瓷坛或者玻璃坛,先在坛底铺一层调料,然后把裹好料的豆腐块整齐地码进坛里,码的时候要轻轻按压,让豆腐块之间尽量紧密,但也别太用力把豆腐压碎。码满一层后,再铺一层调料,就这样一层豆腐一层调料,直到把坛装满。最后在表面再撒一层厚厚的调料,然后倒入适量的白酒,白酒既能增香,又能防腐,还能促进化瓤,一般没过最上面一层豆腐块1厘米左右就可以。装好坛后,要把坛口密封严实。可以用干净的纱布盖在坛口,再盖上坛盖,坛盖边缘加上水封,这样能隔绝空气,防止杂菌进入。
把密封好的豆腐乳坛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,温度还是保持在15-25℃,让它自然发酵。发酵的时间一般是15-20天,具体时间要看温度和豆腐的状态。在发酵过程中,别频繁打开坛盖查看,以免影响发酵环境。等到发酵时间差不多了,打开坛盖就能闻到浓郁的腐乳香味,这时候的豆腐乳已经化瓤了,口感绵密,咸香适中。如果想让化瓤更充分,可以再密封发酵5-10天,味道会更醇厚。
其实做豆腐乳没有那么复杂,关键就是每一步都要讲究干净卫生,避免杂菌污染。选豆腐、晾坯、拌料、装坛、发酵,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,尤其是温度和湿度的控制,这直接关系到豆腐乳能不能化瓤快又好吃。自己在家做的豆腐乳,没有添加剂,吃起来更放心,味道也比买的更合自己的口味。每次早餐配一碗白粥,夹一块自己做的豆腐乳,那股朴实的香味能让人从早到晚都觉得舒坦。平时家里来客人,端上一小碟自己做的豆腐乳,也能收获不少称赞,毕竟这满满的家常味道,最是打动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