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班回家,总想做一道简单又下饭的菜,豆腐就是个好选择。但不少人做的豆腐软塌塌的,没嚼头也没味道,其实只要找对方法,普通豆腐也能做得外脆里嫩,咬开还带着鲜汁。怎么做豆腐很脆又好吃,关键不在复杂的调料,反而藏在选豆腐、处理豆腐这些不起眼的小步骤里,今天就把家里老人传下来的做法分享给大家,新手也能一次成功。
选对豆腐是第一步,这直接决定了成品的口感。很多人习惯买嫩豆腐,觉得口感细腻,但嫩豆腐含水量太高,一煎就碎,根本做不出脆感。想要豆腐脆,得选北豆腐,也就是老豆腐。这种豆腐用卤水点制,质地紧实,按压的时候能感觉到明显的弹性,表面摸起来不会发黏,闻着只有豆制品本身的清香,没有异味。买的时候可以用手轻轻捏一下边角,要是一捏就烂,说明含水量过高,不适合用来做脆豆腐。要是能碰到刚出锅的热豆腐最好,新鲜度高,豆香味浓,做出来的脆豆腐味道更纯正。
买回来的豆腐不能直接加工,一定要经过“脱水”处理,这是让豆腐变脆的核心技巧。先把豆腐放在干净的案板上,用刀切成2厘米见方的方块,大小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,不过太大了不容易入味,太小了又容易煎糊。切好的豆腐块要放在漏篮里,表面撒上一层薄薄的食盐,静置15分钟。食盐能让豆腐中的水分快速析出,这样处理后的豆腐不仅更容易煎脆,还能提前吸收一点底味,后续烹饪的时候也不容易淡而无味。15分钟后会发现豆腐表面渗出不少水分,用干净的厨房纸巾把豆腐块表面的水分彻底吸干,连缝隙里的水也要擦到,这一步不能偷懒,水分没擦干,煎的时候就会溅油,而且豆腐也煎不脆。
接下来就是煎豆腐的环节,火候和用油是关键。锅里先烧干水分,然后倒入适量的食用油,油的量要比平时炒菜多一点,能没过豆腐块的底部就行。等油烧到六成热,也就是把筷子放进去,周围会冒出细小的气泡时,就可以把豆腐块放进去了。这时候一定要转中小火,大火容易把豆腐表面煎焦,里面却还是生的。刚放进去的豆腐不要急着翻动,让它在油里煎2分钟,直到底部变成金黄色,用铲子轻轻推一下能移动,再翻面煎另外一面。翻面的时候动作要轻,最好用铲子和筷子配合,避免把豆腐戳碎。每一面都煎到金黄酥脆,就可以先把豆腐盛出来,放在吸油纸上吸掉多余的油脂,这样吃起来不会腻。
煎好的脆豆腐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做成不同的味道,我家最常做的是红烧味,大人小孩都爱吃。另起一口锅,放少许食用油,油热后放入葱花、姜末和蒜末炒出香味,再加入一勺豆瓣酱,小火慢慢炒出红油,这里要注意火候,别把豆瓣酱炒糊了,不然会发苦。然后倒入适量的生抽、少许老抽调色,再加一勺白糖提鲜,翻炒均匀后倒入半碗清水,大火把水烧开。把之前煎好的脆豆腐放进去,轻轻推动一下,让每块豆腐都裹上酱汁,然后转小火焖5分钟。焖煮的时间不用太长,不然豆腐会吸收过多的水分,失去酥脆的口感,5分钟刚好能让豆腐入味,又不会变软。
焖好后开大火收汁,收汁的时候要不停的轻轻翻动豆腐,让酱汁均匀地挂在豆腐表面。等酱汁变得浓稠,就可以关火了,撒上一把葱花或者香菜段,一道外脆里嫩的红烧脆豆腐就做好了。刚出锅的豆腐散发着浓郁的香味,外皮咬起来咔嚓作响,里面却特别软嫩,酱汁的香味完全渗进了豆腐里,配着米饭吃,我一次能吃两大碗。有时候不想吃红烧的,也可以把煎好的豆腐用来涮火锅,或者和青椒、木耳一起快炒,味道都特别好。
除了煎之外,还有一种方法能让豆腐变脆,就是用空气炸锅。把处理好水分的豆腐块表面刷一层薄油,放入空气炸锅的炸篮里,180度烤15分钟,中间翻面一次,烤好的豆腐外皮同样酥脆,而且比煎的更健康,油脂含量更低。不管是煎还是烤,怎么做豆腐很脆又好吃的核心都离不开“脱水”和“控火”,只要把这两点做好,再普通的豆腐也能变得美味可口。
有时候做的多了,吃不完的脆豆腐可以放在冰箱里冷藏保存,第二天早上用来做早餐也特别方便。可以把它切成小块,和鸡蛋、蔬菜一起炒,或者夹在馒头里,简单又营养。豆腐本身价格便宜,做法也简单,学会了这个让豆腐变脆的方法,就能经常给家人换着花样做,既经济又实惠,还能保证营养。
很多人觉得做饭麻烦,其实只要掌握了技巧,家常菜做起来特别简单。就像这道脆豆腐,没有复杂的步骤,也不需要昂贵的调料,只要花点心思处理豆腐,控制好火候,就能做出比饭店还好吃的味道。下次再买豆腐的时候,不妨按照这个方法试试,相信你一定会爱上这种外脆里嫩的口感,也会明白怎么做豆腐很脆又好吃原来这么简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