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
说到喝汤,很多人都会想到鱼汤,鲜美的滋味总能让人胃口大开。要想做好一碗鱼汤,其实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步骤,关键在于把基础的环节做扎实。平时家里做鱼汤,选鱼是第一步,也是最影响口感的一步。一般来说,鲫鱼、黑鱼、鲈鱼这些刺少肉嫩的鱼都很合适,尤其是鲫鱼,熬出来的汤自带一股清甜,营养也丰富。买鱼的时候,得挑那些眼睛清亮、鳃盖鲜红的,用手按一下鱼身,能快速回弹的就是新鲜的。要是鱼已经杀好,那得看看鱼肉的颜色,发白且有光泽的才好,暗沉发灰的就不新鲜了,熬出来的汤容易有腥味。
鱼买回家后,处理干净是重点。先把鱼鳞刮掉,注意鱼腹下方和鱼鳍附近的小鳞片,这些地方容易藏污纳垢。然后剪开鱼腹,把内脏掏干净,特别是鱼肚子里的那层黑膜,一定要仔细刮掉,这层膜是腥味的主要来源之一。处理好的鱼用清水冲洗几遍,直到盆里的水变清,然后在鱼身上划几刀,这样熬汤的时候更容易入味,营养也能更好地释放到汤里。划刀的时候不用太深,斜着划两三条就够了,太深反而容易把鱼肉煮散。
接下来就是煎鱼,这一步是让鱼汤奶白鲜美的关键。很多人熬鱼汤总觉得不够白,其实问题大多出在煎鱼上。先把锅烧得冒烟,用一块姜片把锅底擦一遍,这样能防止鱼皮粘锅。然后倒入适量的食用油,油温烧到六成热的时候,把鱼放进去,中火慢慢煎。煎鱼的时候不要急着翻面,等一面煎到金黄定型了再翻,不然鱼皮容易破,影响卖相也会让汤里混进碎渣。两面都煎好后,马上倒入滚烫的开水,水量要没过鱼身,喜欢喝汤的可以多放一点。这时候转大火煮,让汤保持沸腾的状态,大概煮个十分钟左右,汤就会慢慢变成奶白色,看起来就很有食欲。
鱼汤煮白之后,就可以转小火慢慢熬了,这时候可以加入一些配料,让汤的味道更丰富,营养也更均衡。最经典的搭配就是豆腐,嫩豆腐或者老豆腐都可以,嫩豆腐口感更滑,老豆腐更有嚼劲。把豆腐切成小块,轻轻放进汤里,再加入几片姜片和葱段去腥。要是喜欢喝更鲜一点的汤,还可以加点干贝或者虾皮,不过不用多,一点点提鲜就行。熬汤的时间不用太长,小火煮20到30分钟就够了,时间太长反而会让鱼肉变老,营养也会流失。熬的时候可以偶尔用勺子撇一下汤表面的浮沫,这样汤会更清亮。
很多人熬鱼汤的时候会纠结要不要加料酒,其实只要鱼够新鲜,处理得当,加不加料酒都行。如果担心有腥味,可以在煎鱼前用少量料酒抹一下鱼身,腌制几分钟,或者在煮汤的时候加一点,但不要加太多,不然会掩盖鱼本身的鲜味。调味的时候要注意,盐要最后放,大概在关火前五分钟加入,搅拌均匀就可以了。要是加太早,鱼肉会变得紧实,口感不好,汤的鲜味也会受到影响。除了盐,不需要加太多复杂的调料,保持鱼本身的鲜味最重要,顶多再加点白胡椒粉提提味,其他的调料只会画蛇添足。
鱼汤怎么做最好吃最营养,其实核心就是新鲜的食材和简单的做法。有时候越简单的做法,越能保留食物本身的营养和味道。熬好的鱼汤,奶白浓郁,喝一口下去,鲜美的滋味从舌尖蔓延到整个口腔,暖乎乎的,特别舒服。鱼肉也吸饱了汤的味道,细嫩可口,老人和小孩都很适合吃。要是想让营养更全面,还可以在汤里加一些蔬菜,比如萝卜、菌菇、青菜等,蔬菜的清爽能中和汤的浓郁,让整体口感更平衡。萝卜切成滚刀块,在鱼汤快熬好的时候放进去,煮到萝卜变软就行,菌菇可以提前泡发,和豆腐一起放进去,青菜则在关火前两分钟放,稍微烫一下就好,这样能保留青菜的脆嫩和营养。
平时在家做鱼汤,不用追求什么复杂的技巧,只要把鱼选好、处理干净、煎好鱼、加对水和火候,就能熬出一碗美味又营养的鱼汤。尤其是秋冬季节,喝上一碗热乎的鱼汤,既能暖身又能补充营养,对身体特别好。而且做法简单,花不了多少时间,就算是厨房新手也能轻松学会。每次熬好鱼汤,家里人都会抢着喝,汤喝完了,鱼肉也吃得干干净净,连配料都不放过。这样一碗充满家的味道的鱼汤,比外面餐馆里的更让人觉得温暖和满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