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家做包子,最让人期待的就是揭开锅盖那一刻,看到一个个白白胖胖、暄软可口的包子。想要包子怎么做白又好吃,其实并没有那么难,关键在于每一个步骤的细致把控,从面粉的选择到最后的蒸制,每一个环节都藏着小门道。很多人觉得自己做的包子要么发黄,要么口感紧实不松软,其实大多是在细节上出了问题,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,在家也能做出和早餐店一样美味的白胖包子。
首先来说说面粉的选择,这是决定包子是否白净好吃的基础。做包子最好选用中筋面粉,这种面粉的蛋白质含量适中,既能保证包子的蓬松度,又不会让口感过于粗糙。如果用低筋面粉,包子容易塌陷;高筋面粉则会让包子皮偏硬,不够暄软。买面粉的时候可以看看配料表,尽量选颜色洁白、粉质细腻的,避免购买添加了过多添加剂的面粉。另外,面粉在使用前最好过筛一遍,这样不仅能去除里面可能存在的小疙瘩,还能让面粉变得更加蓬松,后续和酵母混合时也能更均匀,有助于面团的发酵。
接下来是面团的制作,这一步是包子怎么做白又好吃的核心。准备适量的中筋面粉,放在干净的盆里,中间挖一个小洞,放入酵母。酵母的用量要根据面粉的量来定,一般来说,500克面粉搭配5克左右的酵母就可以了。如果天气较冷,酵母可以适当多放一点,或者用温水先把酵母化开,这样能促进酵母的活性。温水的温度很关键,最好控制在30-35摄氏度之间,这个温度最适合酵母发酵,水温太高会把酵母烫死,太低则会让酵母活性不足。把酵母水和面粉充分搅拌均匀,然后慢慢加入适量的温水,边加边用筷子搅拌成絮状,之后再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团。揉面的时候要耐心,直到面团表面没有干粉,摸起来细腻光滑,这样后续发酵出来的面团才会均匀蓬松。揉好的面团盖上保鲜膜,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,一般发酵到面团体积变成原来的两倍大,用手戳一个洞,洞不塌陷也不回缩,就说明发酵好了。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环境温度,冬天可以把面团放在温水锅里,或者靠近暖气片的地方,夏天则要避免阳光直射,防止面团发酵过度变酸。
面团发酵的同时,可以准备包子馅料。馅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包子的口感,常见的有猪肉大葱馅、韭菜鸡蛋馅、豆沙馅等,这里以经典的猪肉大葱馅为例。选猪肉时,最好用三分肥七分瘦的五花肉,这样做出来的馅料既香又不会太油腻。把猪肉洗净后剁成肉末,加入适量的姜末、葱花、生抽、老抽、蚝油、盐、鸡精和少许香油,朝一个方向搅拌均匀,让肉馅充分吸收调料。然后把大葱洗净切成葱花,加入到肉馅中,再加入少许食用油拌匀,这样可以防止葱花出水。馅料不要调得太咸或太淡,调味时可以先尝一下味道,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。如果喜欢吃带汤汁的包子,可以在馅料中加入少许皮冻或者清水,朝一个方向搅拌至吸收,这样蒸出来的包子咬一口就会有鲜美的汤汁。
面团发酵好后,放在案板上揉搓排气,这一步也很重要,排气不充分会导致包子蒸出来表面不光滑,有小气孔。揉搓的时候要用力,把面团里的空气都排出来,直到面团重新变得光滑有弹性。然后把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,每个小剂子的重量根据自己想要的包子大小来定,一般50克左右一个比较合适。把小剂子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包子皮,擀的时候要注意力度均匀,不要擀得太薄,否则容易露馅,也不要太厚,会影响口感。取适量馅料放在包子皮中间,然后用手沿着包子皮的边缘捏褶,捏褶的时候要注意间距均匀,手法轻柔,最后把口捏紧,防止蒸的时候馅料漏出来。包好的包子不要马上蒸,要放在案板上醒发15-20分钟,这叫二次醒发,二次醒发能让包子再次蓬松,蒸出来更加暄软。醒发好的包子用手摸起来会感觉轻飘飘的,体积也会稍微变大。
最后是蒸制环节,这是决定包子是否白净的关键一步。蒸锅里加入适量的清水,大火烧开,然后把醒发好的包子放入蒸笼里,包子之间要留一定的间距,防止蒸的时候粘连在一起。蒸笼底部可以铺上油纸或者刷一层食用油,这样包子不容易粘底。盖上锅盖,大火蒸10-15分钟,具体时间根据包子的大小来定,小包子蒸10分钟左右,大包子则需要15分钟。蒸的过程中不要随便打开锅盖,否则会导致温度下降,包子塌陷。蒸好后不要马上关火开盖,先关火焖3-5分钟,这样可以让包子慢慢适应外界的温度,避免因温差过大而塌陷变形。焖好后再打开锅盖,一个个白白胖胖、暄软可口的包子就做好了,咬一口,皮软馅香,让人回味无穷。
其实包子怎么做白又好吃,并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技巧,只要在面粉选择、面团发酵、馅料调配和蒸制过程中多注意一些细节,就能做出美味的包子。在家做包子不仅卫生健康,还能享受到制作过程中的乐趣,看着家人吃着自己做的包子,心里也会充满成就感。刚开始做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熟练,比如捏褶不好看,或者发酵不到位,但多尝试几次,慢慢掌握技巧,就能越做越好。平时有空的时候,不妨试着做一次,相信你也能做出白净又好吃的家常包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