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到秋冬季节,家里的粮缸里总少不了几袋粗粮,其中粘玉米面就是我家的常客。它不像普通玉米面那样粗糙,自带一股淡淡的玉米清香,做好了更是软糯香甜,不管是当主食还是做点心都特别受欢迎。不过很多人在家做粘玉米面时,总容易出现发硬、粘牙或者没味道的问题,其实只要掌握几个小技巧,就能让粘玉米面变得好吃又下饭。
先说说最经典的粘玉米面窝头,这可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。做这个得选那种细腻的新磨粘玉米面,陈粮的香味会差很多。准备五百克粘玉米面,加一小勺酵母粉,用温水慢慢搅拌,边倒水边用筷子搅成絮状。这里的水温很关键,不能太烫,不然会把酵母烫死,发酵不起来;也不能太凉,发酵速度会变慢,大概三十到四十度的温水最合适,摸着手腕不烫就行。搅成絮状后,下手揉成光滑的面团,面团要比做馒头的稍软一点,这样蒸出来才够糯。揉好后盖上湿布,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,比如厨房的暖气片旁边,或者烤箱里放一碗热水,发酵一个小时左右,直到面团体积变大,里面出现蜂窝状的气孔。
发酵好的面团拿出来,稍微揉几下排气,然后分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剂子。取一个剂子,用手心揉圆,再用大拇指从中间按出一个窝,慢慢转动面团,把窝捏得均匀一些,这样窝头的形状就出来了。捏的时候手上可以沾点干面粉,防止粘手。全部做好后,放进蒸锅,蒸锅底部要铺好湿纱布,避免粘底。冷水上锅,大火烧开后转中火蒸二十分钟,蒸好后不要马上开盖,焖五分钟再拿出来,这样窝头不容易塌陷。刚蒸好的粘玉米面窝头,趁热咬一口,软糯中带着玉米的清甜,配上炒咸菜或者炖菜,那叫一个香,比白面馒头还下饭。
除了窝头,粘玉米面熬粥也是秋冬季节的暖心选择。早上起来,用粘玉米面做一碗热粥,搭配鸡蛋和小菜,暖胃又舒服。做粘玉米面粥时,要先把粘玉米面用凉水调成糊状,这样下锅后不容易结块。锅里加水烧开,然后把调好的面糊慢慢倒进锅里,边倒边用勺子搅拌,防止糊底。如果喜欢喝稠一点的,就少加点水;喜欢稀一点的,就多加水,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。熬的时候可以放几块红薯或者南瓜,红薯和南瓜的甜味能让粥更鲜美,也更有营养。等粥熬到冒泡后,转小火再熬十分钟,期间要不时搅拌,让粥的口感更细腻。熬好的粘玉米面粥,颜色金黄,闻着就特别有食欲,喝起来滑溜溜的,带着玉米和红薯的香甜,一碗下肚,全身都暖和起来。
如果想换个口味,试试香煎粘玉米面饼也不错,外酥里糯,大人小孩都爱吃。准备三百克粘玉米面,加一百克普通面粉,这样能增加饼的韧性,不容易碎。打入一个鸡蛋,加适量的白糖,喜欢吃咸的可以加盐和葱花,然后用温水和面,揉成柔软的面团,醒发二十分钟。醒发好后,把面团分成小剂子,每个剂子揉圆后按扁,做成饼坯。平底锅烧热,刷一层薄油,把饼坯放进去,中小火慢慢煎。煎到一面金黄后翻面,再煎另一面,直到两面都金黄酥脆。煎的时候要注意火候,火太大容易煎糊,火太小饼会太软,没有酥脆的口感。刚煎好的粘玉米面饼,外皮脆脆的,里面糯糯的,甜香四溢,当作下午茶点心或者晚餐主食都很合适。
其实做粘玉米面还有很多小窍门,比如在和面时加一点猪油或者黄油,能让成品更滋润;发酵时加一点白糖,能促进发酵,也能增加香味。另外,粘玉米面虽然好吃,但一次不要做太多,因为它比较容易变质,尤其是在夏天,做好后要及时吃完,吃不完的要放进冰箱冷藏,下次吃的时候加热一下就行。还有选粘玉米面时,要选颜色金黄、颗粒均匀、没有异味的,这样的粘玉米面质量才好,做出来的食物味道也更正宗。
很多人觉得粗粮不好吃,其实是没有找对做法。粘玉米面作为一种常见的粗粮,不仅营养丰富,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,对身体有好处,而且只要做法得当,味道一点也不比细粮差。无论是蒸窝头、熬粥还是煎饼,都能做出不一样的美味。平时在家做饭时,不妨多试试用粘玉米面做些美食,既换了口味,又补充了营养,何乐而不为呢?每次我用粘玉米面做好吃的,家里人都抢着吃,尤其是孩子,平时不爱吃粗粮,却对粘玉米面做的饼和窝头特别感兴趣。看着家人吃得开心,自己也觉得特别有成就感。
有时候周末有空,我还会用粘玉米面做一些小点心,比如粘玉米面豆沙包。把粘玉米面发酵后,包上豆沙馅,蒸好后口感软糯,甜而不腻。或者做粘玉米面年糕,切片煎着吃,外酥里糯,蘸点白糖,味道特别好。其实美食的乐趣就在于不断尝试,只要肯花心思,普通的食材也能做出不一样的美味。粘玉米面虽然是很普通的一种粗粮,但在不同的做法下,能呈现出不同的口感和味道,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。不管是简单的熬粥,还是复杂一点的点心,只要用心去做,就能让粘玉米面变得好吃又受欢迎,成为餐桌上的一道亮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