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咱们日常的餐桌里,面条算得上是出镜率极高的主食了。不管是早餐匆匆忙忙煮一碗,还是晚餐搭配着浇头慢慢吃,总能让人吃得暖和又满足。可不少人煮出来的面条要么发硬夹生,要么煮得烂乎乎没嚼劲,想要达到那种又软又糯好吃的口感,总觉得差了点意思。其实啊,这做面条的学问不算大,但每一个小步骤里都藏着门道,只要把这些细节拿捏住了,在家也能做出跟面馆里一样软糯筋道的面条。
想要面条又软又糯好吃,选面这一步可不能马虎。市面上的面条种类不少,挂面、鲜面条、手擀面,还有各种杂粮面条,不同的面条特性不一样,煮出来的口感也大相径庭。要是图方便选挂面,得挑那种颜色偏乳白、表面看起来有些细腻光泽的,别选颜色过白或者发暗的,那样的挂面可能加了过多添加剂或者存放时间太长。鲜面条的话,尽量选当天做的,摸起来手感湿润但不粘手,闻着没有酸味,这种鲜面条煮出来更容易保持软糯的口感。手擀面虽然麻烦点,但要是有时间自己做,那口感绝对是最好的,因为可以自己控制面团的软硬和醒面的时间,这对后续面条的软糯度影响很大。
如果是自己动手和面做面条,那和面的水温和水量是关键。一般来说,用温水和面比用冷水和面更容易让面条变得软糯。温水能更好地激活面粉里的蛋白质,让面团更有韧性,同时也不会像热水那样把面粉烫熟,导致面条发黏。水量方面,没有固定的标准,因为不同品牌的面粉吸水性不一样,通常是面粉和水的比例在2:1左右,先把水慢慢倒进面粉里,边倒边用筷子搅拌,直到面粉形成絮状,然后再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团。揉好的面团不能马上擀,得盖上保鲜膜醒面20到30分钟,醒面能让面团里的面筋充分松弛,这样擀出来的面条煮的时候不容易断,吃起来也更软糯。醒面的时候可以把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,要是冬天温度低,就把面团放进盆里,再把盆放在温水里,这样醒面效果更好。
煮面的步骤直接决定了面条最终的口感,很多人煮不好面条,就是在这一步出了问题。首先,煮面的水一定要多,也就是咱们常说的“水宽”,水多了面条在锅里能充分翻滚,不容易粘在一起。水烧开后,不能直接把面条下锅,最好先加一小勺盐,盐能让面条更筋道,还能防止面条煮的时候浑汤。然后把面条慢慢放进锅里,用筷子轻轻搅动几下,避免面条沉底粘在锅底。面条下锅后,等水再次烧开,这时候会看到水面上飘着一层浮沫,把浮沫撇掉,面条会更清爽。接下来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加凉水,加凉水能让面条受热均匀,避免外层煮烂了内层还是生的。一般来说,煮挂面加一次凉水就行,煮鲜面条或者手擀面可以加两次凉水,每次加半碗凉水,等水再次烧开,面条浮起来的时候,基本上就煮好了。要是不确定面条熟没熟,可以捞一根尝一下,只要没有硬芯,就是刚好的状态,这时候的面条吃起来最是又软又糯好吃。
除了选面、和面、煮面这些主要步骤,还有一些小细节能让面条的口感更上一层楼。比如煮好的面条要是不马上吃,怕坨在一起,可以捞出来过一下凉开水,这样面条会更爽滑,但要是喜欢软糯的口感,过凉水的时间别太长,稍微过一下就行。还有汤底的搭配,虽然不是决定面条软糯的关键,但一碗好的汤底能让面条的味道更丰富。简单的葱花酱油汤底就很不错,锅里放少许油,油热后爆香葱花,加适量生抽、老抽、盐和少许水烧开,然后把煮好的面条放进去拌匀,这样做出来的面条酱香浓郁,软糯的口感配上鲜美的汤底,一口下去特别满足。要是喜欢吃带浇头的面条,浇头最好在面条快煮好的时候准备,避免面条煮好后放太久变坨,影响软糯的口感。
另外,不同种类的面条煮制时间也有差异,这一点也得注意。挂面因为比较干,煮的时间相对长一点,一般水开后下锅煮5到8分钟;鲜面条水分含量高,煮3到5分钟就能熟;手擀面因为厚度和宽度不一样,煮的时间也有所不同,通常煮4到6分钟。煮面的时候不能光看时间,还要根据面条的实际情况来判断,比如面条的粗细、软硬程度,这些都会影响煮制时间。还有,煮面条的时候火不能太小,保持大火沸腾的状态,这样面条才能受热均匀,煮出来的口感才会一致。要是火太小,面条在锅里煮的时间过长,容易煮烂,就达不到又软又糯的效果了。
其实做面条就跟过日子一样,得用心对待每一个小环节。从选料到和面,再到煮面和搭配汤底,每一步都多花点心思,就能做出一碗让家人称赞的软糯面条。不用羡慕外面面馆的味道,只要掌握了这些方法,在家自己做的面条同样能又软又糯好吃。每次煮面条的时候,看着锅里翻滚的面条,闻着飘出来的香味,心里就觉得特别踏实。一碗热腾腾、软糯可口的面条,不仅能填饱肚子,更能带来满满的幸福感,这大概就是家常美食最动人的地方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