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到秋风起,街头巷尾飘着的糖炒板栗香气就成了最勾人的味道。热乎乎的纸袋捧在手里,剥开油亮的外壳,里面的果肉金黄饱满,咬一口又甜又糯,连手指上的糖香都舍不得蹭掉。可自己在家做的时候,总容易遇到难题——要么炒出来干巴巴的,嚼着像木头渣;要么糖都粘在锅上,板栗没挂上味还糊了底。其实不用愁,掌握几个关键步骤,在家也能做出和街边一样好吃的糖炒板栗,不干硬还特别入味,成本比买的低一半。
要做好糖炒板栗,第一步不是急着开火,而是选对板栗。很多人觉得随便买些板栗就行,殊不知品种和新鲜度直接决定了成品的口感。咱们得挑那种外壳颜色深褐、有自然光泽的,这样的板栗成熟度够,果肉饱满。别选外壳发灰、有虫眼或者外壳上有裂纹的,这种要么果肉小,要么已经不新鲜了,炒完很容易干硬。另外,用手掂一掂,感觉沉甸甸的比轻飘飘的好,这说明果肉水分足,不是空壳或者瘪肉。如果能打开一个看看,果肉是淡黄色、质地紧实的最佳,那种发暗、发面的就别要了,怎么炒都难出甜糯的口感。选对了板栗,糖炒板栗怎么做不干硬又好吃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。
选好的板栗不能直接炒,预处理这一步是防止干硬的关键。首先要给板栗“开口”,这可是个技术活,开口太大容易让果肉里的水分流失,开口太小又会在炒制时爆裂,糖汁也进不去。正确的做法是用剪刀在板栗的平面上,顺着纹理剪一个大约1.5厘米长的口子,深度要刚好切到果肉,但别把果肉切断。剪的时候慢一点,别伤到手,每一个都要剪到位,这步不能偷懒。剪好的板栗要放进清水里浸泡,至少泡30分钟,要是时间充裕泡1个小时更好。浸泡能让板栗吸收足够的水分,炒的时候果肉就不容易变干,而且还能泡出表面的杂质,让炒出来的板栗更干净。泡好后把板栗捞出来,用厨房纸巾擦干表面的水分,这一步很重要,水分擦干了后续炒的时候才不容易溅油,糖也能更好地挂在外壳上。
接下来就到了核心的炒制环节,火候和糖的用量是决定味道的关键。很多人炒板栗用普通的铁锅就行,要是有铸铁锅或者砂锅更好,受热均匀不容易糊。先把锅烧干,然后倒入适量的食用油,油不用太多,能润锅底就行,大概一两汤匙。油热后把擦干的板栗倒进去,转中小火慢慢翻炒,这个过程要耐心,一直炒到板栗的外壳变得有些发亮,表面微微起皱,大概需要5到8分钟。这一步是为了让板栗的外壳先定型,锁住里面的水分,避免后续加入糖后变得软烂没嚼劲。然后倒入适量的白糖,白糖的用量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,一般500克板栗配30克左右的白糖就够了。继续用中小火翻炒,让白糖均匀地裹在每一个板栗上,直到白糖慢慢融化,变成琥珀色的糖汁。
糖汁融化后,千万别急着出锅,这时候加入少量清水至关重要,这也是糖炒板栗不干硬的秘诀之一。加入大约50毫升的清水,翻炒均匀后盖上锅盖,转小火焖煮10到15分钟。焖煮的过程能让板栗充分吸收糖汁的味道,同时保持果肉的湿润。期间可以偶尔打开锅盖翻一翻,防止底部的板栗糊锅。等锅里的水分差不多收干,糖汁变得浓稠,再次打开锅盖,转中火快速翻炒,让糖汁均匀地挂在板栗的外壳上,直到每一个板栗都油亮诱人,就可以关火出锅了。
刚炒好的糖炒板栗非常烫,别急着吃,稍微放凉几分钟,外壳会变得更好剥,果肉也会更紧实。剥的时候可以顺着之前剪的口子轻轻一掰,完整的果肉就出来了,咬一口甜丝丝、糯叽叽的,带着浓郁的板栗香,比街边买的还要好吃。而且自己做的用料放心,没有添加剂,大人小孩都能放心吃。其实糖炒板栗怎么做不干硬又好吃的关键,就在于选对板栗、充分浸泡、控制火候和适量加水这几个步骤,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,你也能轻松做出美味的家常糖炒板栗。每到秋冬季节,家里炒上一锅,满屋都是香甜的味道,无论是作为追剧小零食,还是出门游玩的能量补充,都是不错的选择。下次再想吃糖炒板栗,别再去街边买了,自己动手试试,保证让你惊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