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菜市场的水产区,鳗鳞鱼总是被摆在显眼位置,银灰色的鱼身带着自然的光泽,价格亲民又富含蛋白质,是不少家庭餐桌上的常客。可很多人提起做鳗鳞鱼就犯愁,要么煮出来腥味重得难以下咽,要么肉质柴硬失去鲜嫩口感。其实想要做好鳗鳞鱼并不难,关键在于掌握去腥的核心技巧和烹饪的火候把控,今天就来分享几道家常做法,让你轻松做出不腥气又好吃的鳗鳞鱼。
要让鳗鳞鱼不腥气,第一步处理鱼就不能马虎。新鲜的鳗鳞鱼买回家后,先别急着开膛,先用流动的清水把鱼身表面的黏液冲洗干净——这层黏液是腥味的主要来源之一,冲洗时可以用刀背轻轻刮一下鱼皮,把残留的黏液彻底去除。接着开始处理内脏,从鱼腹下方轻轻划开一道小口,注意力度不要太大,避免弄破鱼胆,否则胆汁的苦味会渗透到鱼肉里。取出内脏后,一定要仔细检查鱼腹内侧,把附着的黑膜完全撕掉,这层黑膜不仅腥,还含有不少杂质。鱼鳃也要全部摘除干净,鳃部的毛细血管密集,长时间存放容易滋生细菌产生异味。处理完这些,把鳗鳞鱼切成大小均匀的块,再用清水浸泡10分钟,泡出鱼肉中的血水,捞出沥干水分备用,这样基础的去腥工作就完成了。
预处理环节是提升鳗鳞鱼口感的关键,也是进一步去腥的重要步骤。沥干水的鳗鳞鱼块放入盆中,加入一勺料酒、三片生姜、两段葱白,用手抓匀后静置15分钟。料酒中的酒精能溶解鱼肉中的腥味物质,生姜和葱白的辛辣味则能从气味上中和腥味,这个步骤不能省。如果家里有柠檬,挤几滴柠檬汁进去,去腥效果会更好,还能给鱼肉增添一丝淡淡的果香。腌制好后,准备一个干净的碗,放入两勺淀粉,把鳗鳞鱼块均匀地裹上一层淀粉——这层淀粉就像一层保护膜,既能锁住鱼肉中的水分,让肉质更鲜嫩,又能在烹饪时避免鱼肉碎裂,保持完整的形状。裹粉时要注意薄厚均匀,多余的淀粉抖掉,避免烹饪时汤汁变得浑浊。
红烧是最经典的鳗鳞鱼做法,浓油赤酱的口味能完美掩盖残留的腥味,还能让鱼肉充分吸收调料的香味。起锅烧油,油热后放入几粒花椒和一段桂皮炒出香味,接着加入姜片、蒜片和干辣椒炒出红油,喜欢吃甜口的可以放一小块冰糖,小火慢慢炒至冰糖融化呈浅棕色。这时把裹好淀粉的鳗鳞鱼块放入锅中,中小火慢慢煎,煎至鱼块两面都呈金黄色时,加入两勺生抽、一勺老抽,翻炒均匀让每块鱼都沾满酱汁。随后倒入没过鱼块的热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,盖上锅盖焖煮20分钟。焖煮的过程中,酱汁会慢慢渗透到鱼肉里,让鱼肉更加入味。需要注意的是,中途不要频繁翻动鱼块,以免鱼肉破碎,实在需要翻动时,可以轻轻推动锅铲,或者晃动炒锅让酱汁均匀覆盖。
除了红烧,香煎鳗鳞鱼也是不错的选择,这种做法能最大程度保留鱼肉的鲜嫩,口感外酥里嫩,特别适合老人和孩子。煎鱼前,先把平底锅烧至微热,用姜片在锅底擦一遍,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鱼块粘锅。接着倒入适量食用油,油热后放入腌制好的鳗鳞鱼块,保持中小火煎制。煎鱼的火候很关键,火太大容易外焦里生,火太小又会导致鱼肉吸油过多变得油腻。当鱼块一面煎至定型后,再翻面继续煎,直到两面都煎至金黄酥脆,最后撒上适量的盐、胡椒粉和葱花,一道香煎鳗鳞鱼就做好了。这种做法简单快捷,而且不需要复杂的调料,能充分凸显鳗鳞鱼本身的鲜味,搭配一碗米饭,就是一顿美味的家常餐。
很多人做鳗鳞鱼时,会忽略煮鱼的水这个小细节,其实用热水煮鱼和用冷水煮鱼,口感和腥味差别很大。用冷水煮鱼时,鱼肉会在低温中慢慢加热,蛋白质凝固速度慢,容易导致肉质变柴,而且腥味物质会随着水温的升高慢慢释放到汤中,让腥味更明显。而用热水煮鱼,鱼肉表面的蛋白质会迅速凝固,锁住鱼肉中的水分和鲜味,同时也能减少腥味物质的释放,让做出来的鳗鳞鱼更鲜嫩、更入味。另外,烹饪过程中不要过早放盐,盐会让鱼肉中的水分提前流失,导致肉质变柴,最好在出锅前10分钟左右放盐,这样既能让鱼肉入味,又能保持鲜嫩的口感。
焖煮时间到后,打开锅盖,这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适量的盐和鸡精调味,然后转大火收汁。收汁的过程中,要用勺子不断把酱汁浇在鱼块上,让每块鱼都能充分吸收酱汁的香味。当酱汁收至浓稠,紧紧包裹在鱼块上时,就可以关火出锅了。把鱼块盛到盘中,撒上一把切碎的香菜或者葱花,不仅颜值更高,香味也更浓郁。这样做出来的鳗鳞鱼,完全没有腥气,鱼肉紧实鲜嫩,酱汁浓郁,用来拌米饭或者就着馒头吃,都特别下饭。家里人每次做这道红烧鳗鳞鱼,都能多吃一碗饭,孩子们更是抢着吃,直呼不够。
其实鳗鳞鱼怎么做不腥气又好吃,核心就在于“处理干净”和“火候得当”。只要把鱼的内脏、黑膜、鱼鳃这些腥味来源彻底去除,再通过腌制和正确的烹饪方法,就能做出美味的鳗鳞鱼。无论是红烧还是香煎,都能让鳗鳞鱼的鲜味充分释放,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硬菜。下次去菜市场,不妨买一条新鲜的鳗鳞鱼,按照上面的方法试试,相信你一定能做出让家人称赞的美味,让这道家常小菜成为餐桌上的常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