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豆腐是不少人家餐桌上的常客,软嫩中带着点嚼劲,不管是凉拌、炒菜还是炖汤,都能做出不一样的风味。但很多人做干豆腐时总觉得不够筋道,要么软塌塌没口感,要么咬着费劲还不入味,其实想做好这道家常食材,关键就在几个不起眼的小步骤里。这些步骤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,都是生活里慢慢摸索出来的经验,照着做就能让干豆腐的口感提升一大截。
选对干豆腐是做好的第一步,这一步要是马虎了,后面再怎么折腾也难出好味道。市面上的干豆腐有薄有厚,想追求筋道口感,建议选厚度适中的,大概半厘米左右最好。太薄的干豆腐容易碎,炒的时候一翻锅就烂成小块,吃起来没嚼头;太厚的又难入味,咬下去半天尝不到滋味,还容易嚼得腮帮子酸。新鲜的干豆腐颜色是自然的乳白色,不是那种惨白或者发深黄的,表面摸起来光滑平整,没有斑点和霉点,闻着有淡淡的豆香味,要是闻到酸味或者其他异味,那肯定是不新鲜了,再便宜也别买。买的时候可以稍微捏一下,新鲜的干豆腐质地紧实,轻轻捏过之后能快速回弹,这样的干豆腐本身就带着点基础的嚼劲,后续烹饪也更容易保持筋道。
选好的干豆腐别急着直接下锅,预处理这一步是让它变筋道的关键。不同的做法,预处理的方式也有点区别。要是打算凉拌或者炒菜,干豆腐需要提前泡发,但不用泡太久,用温水泡15到20分钟就行。泡的时候可以时不时翻一下,让干豆腐各个面都泡到,泡到摸起来柔软但中间还带着点硬芯就可以了,要是泡到完全变软,炒出来就容易烂。如果是用来炖汤或者炖菜,泡发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,用冷水泡30分钟左右,让干豆腐充分吸收水分,这样炖的时候不容易碎,还能慢慢吸收汤汁的味道,同时保持筋道的口感。不管是哪种做法,泡发好的干豆腐最好再焯一下水,烧一锅开水,加少许盐和几滴食用油,把干豆腐放进去煮1到2分钟。加盐能让干豆腐的质地更紧实,加食用油可以防止它粘连,焯水不仅能去除豆腥味,还能让干豆腐的嚼劲更足,捞出来后过一下凉水,沥干水分,这样后续烹饪的时候就更得心应手了。
烹饪的时候,火候和调味的把控直接影响着干豆腐的筋道度和入味程度。先说说炒菜,炒干豆腐要讲究“快”和“火大”。锅一定要烧热后再倒油,油热后可以先放葱姜蒜爆香,然后迅速放入干豆腐,用铲子快速翻炒。大火快炒能让干豆腐表面迅速受热,锁住内部的水分,避免变得软烂。炒的时候不要频繁翻动,以免干豆腐碎掉,大概翻炒2到3分钟,看到干豆腐表面微微发黄,边缘有点焦香的时候,再加入配菜一起炒。比如搭配芹菜、青椒、胡萝卜这些脆嫩的蔬菜,不仅颜色好看,口感上也能和干豆腐的筋道形成对比。要是做凉拌干豆腐,焯水后沥干水分,切成丝或者片,加入蒜末、小米辣、生抽、香醋、香油和少许糖,搅拌均匀就可以了,凉拌的时候不用煮太久,不然会失去筋道的口感,调味的时候可以稍微多腌一会儿,让干豆腐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。
炖菜里的干豆腐也很有讲究,比如干豆腐炖排骨、干豆腐炖五花肉,都是家常又下饭的菜。炖的时候要注意火候不能太大,中小火慢炖最合适。先把肉类焯水去血沫,用热油炒出香味,加料酒、生抽、老抽调味,炒出颜色后加入开水没过食材,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炖20分钟左右,再放入泡发焯水后的干豆腐,继续炖20到30分钟。干豆腐要放在食材的中间层,让它既能接触到汤汁,又不会被直接煮烂,炖的时间也不能太长,不然干豆腐会炖得过于软烂,失去筋道的口感。调味的时候,盐不要放太早,太早放盐会让干豆腐吸收过多盐分,变得紧实过硬,反而不好吃,一般在快出锅前10分钟左右放盐,再根据口味加少许鸡精或者胡椒粉,这样炖出来的干豆腐吸满了肉汁,咬一口筋道入味,和肉类搭配着吃,味道特别香。
其实干豆腐怎么做才筋道好吃,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秘诀,都是从日常做饭的过程中慢慢总结出来的小细节。选料要新鲜,预处理要到位,烹饪时火候和调味要得当,把这些简单的步骤做好,就能做出口感筋道、味道鲜美的干豆腐。干豆腐作为一种平价又营养的食材,富含优质蛋白质,做法多样,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爱吃。平时在家做饭,多尝试几种做法,根据家人的口味调整调料和火候,就能把这道家常菜做得越来越好吃,让餐桌变得更加丰富多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