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都喜欢吃炸饼,刚出锅的炸饼外皮金黄酥脆,内里柔软有嚼劲,配上一碗豆浆或者胡辣汤,就是一顿特别满足的早餐。但不少人自己在家做的时候,总容易遇到饼炸出来过硬、口感发柴的问题,其实想要做好炸的饼,关键在于食材搭配和制作步骤里的一些小细节。今天就来分享一套家常的做法,跟着步骤来,保证做出来的炸饼又软又好吃,全家都爱吃。
首先得准备好食材,做炸的饼不需要特别复杂的材料,家里常用的就足够。中筋面粉500克,这个面粉就是咱们平时蒸馒头、包饺子用的,不用特意买高筋或者低筋的,性价比高还合适。酵母3克,酵母的量要根据面粉多少来定,500克面粉配3克酵母刚刚好,多了容易有酵母味,少了发酵不充分。温水大概280-300毫升,水温很关键,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凉,35度左右最好,用手摸起来温温的不烫手,这样的温度能让酵母活性发挥得最好。另外还要准备少量白糖和食盐,白糖加一小勺就行,主要是帮助酵母发酵,食盐能增加底味,让饼吃起来更有层次,再准备一点食用油,用来和面和刷饼坯。
接下来是和面的步骤,这一步直接关系到炸饼的柔软度。先把中筋面粉倒进一个大盆里,然后加入3克酵母、一小勺白糖和少许食盐,用筷子把这些干性材料搅拌均匀,让酵母、糖和盐能均匀地分布在面粉里,避免后面发酵不均匀。然后慢慢往面粉里加温水,加的时候不要一次性倒完,边倒边用筷子搅拌,把面粉搅成絮状。等盆里没有干面粉的时候,就可以下手揉面了,揉面的时候要稍微用点力,把面团揉得光滑有弹性,就像咱们平时揉馒头面那样,揉到“盆光、面光、手光”的状态,也就是盆里没有残留的面粉,面团表面光滑,手上也干干净净的。揉好的面团要盖上一块湿布或者保鲜膜,放在温暖的地方醒发,温度保持在25-30度最好,比如夏天可以放在窗台边,冬天可以放在暖气片旁边,醒发时间大概1-1.5个小时,具体要看面团的状态,等面团发到原来的两倍大,用手戳一下,洞口不塌陷也不回缩,里面呈蜂窝状,那就说明醒发好了。
醒发好的面团不能直接做饼坯,还要进行揉面排气。把醒发好的面团取出来放在案板上,案板上可以撒少许干面粉防粘,然后用手掌用力揉面团,把面团里发酵产生的气体排出来,揉到面团恢复到原来的大小,表面重新变得光滑。排气这一步不能省,要是气体没排干净,炸出来的饼里面会有大空洞,口感就不好了。排气完成后,把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,每个剂子大概50-60克,就像平时做包子的剂子大小差不多,分好后把每个小剂子揉圆,用湿布盖好静置10分钟,这叫二次醒发,让小剂子松弛一下,后面擀的时候不容易回缩。
然后就是做饼坯了,这一步要注意手法,才能让饼又软又有层次。取一个静置好的小剂子,用擀面杖把它擀成圆形的薄饼,厚度大概0.5厘米左右,不要擀得太薄,不然炸出来容易硬,也不要太厚,厚了炸不透。擀好后,在饼坯的表面刷一层薄薄的食用油,油不用太多,能均匀覆盖饼面就行,然后把饼坯从一边卷起来,卷成一个长条状,接着把长条的两头捏紧,防止里面的油漏出来,再用手把长条搓一搓,让它更均匀,然后把长条盘成一个螺旋状,就像盘蚊香那样,盘好后用手掌轻轻按一下,把它按成圆形的饼坯,最后用擀面杖再轻轻擀一下,让饼坯的厚度达到0.8厘米左右,这样饼坯就做好了。把做好的饼坯放在案板上,盖上湿布再静置15分钟,进行第三次醒发,这次醒发能让饼坯更蓬松,炸出来更软。
最后就是炸制环节了,这一步要掌握好油温。在锅里倒入适量的食用油,油的量要能没过饼坯,大概占锅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,然后开中小火加热油温。判断油温很重要,油温太低的话,饼坯放进去会吸很多油,吃起来油腻;油温太高又容易炸糊,外面焦了里面还没熟。六成热的油温最合适,怎么判断呢?可以把筷子放进去,筷子周围会冒细小的泡泡,或者扔一小块面团进去,面团能很快浮起来,表面慢慢变成金黄色,这就说明油温差不多了。把醒发好的饼坯慢慢放进油锅里,一次不要放太多,根据锅的大小来定,避免饼坯粘在一起。饼坯放进去后,用筷子轻轻翻动,让它受热均匀,炸到一面变成金黄色后,翻过来炸另一面,两面都炸成金黄酥脆的颜色就可以捞出来了,捞出来后放在吸油纸上,把多余的油吸掉,这样吃起来更清爽。
按照这样的步骤做出来的炸饼,外皮酥脆,咬一口里面却特别柔软,带着淡淡的麦香,不管是直接吃,还是夹点咸菜、鸡蛋,都特别美味。很多人做炸饼容易失败,其实就是在细节上没注意,比如水温没控制好导致发酵不好,或者醒发时间不够,又或者油温掌握不当。只要把这些小细节做好,炸的饼怎么做又软又好吃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平时周末早上,花点时间做上一摞炸饼,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,简单又温馨,比外面买的还卫生实惠,大家不妨试试看,按照这个方法做,保证不会失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