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秋之后,市场上的苹果就多了起来,红富士、花牛、嘎啦果,一个个水灵灵的,咬起来脆生生的很是爽口。但家里的老人牙口不好,小孩吞咽功能还没长全,脆苹果总让人放心不下,这时候就总琢磨着怎么做苹果比较软又好吃。其实让苹果变软的法子不少,而且都不用复杂的工具,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就能搞定,做出来的苹果不仅软嫩,还能把本身的甜味激发得更足,比直接吃多了几分风味。
最省心的做法当属蒸苹果,这也是我家最常做的。选苹果的时候有讲究,别光挑颜值高的,要选那种果皮光滑、捏起来有点弹性的,花牛苹果就很合适,本身果肉偏粉,蒸完之后软得恰到好处,而且甜度也够。要是买不到花牛,红富士也行,就是蒸的时间得稍微长一点。洗苹果的时候可得仔细,用盐搓一搓果皮表面,能把附着的灰尘和蜡质都去掉,毕竟蒸苹果大多是连皮一起吃的,干净最重要。苹果洗干净后,不用削皮,直接从中间切开,把核挖掉,要是苹果比较大,就切成四瓣,这样蒸的时候更容易熟透。
蒸苹果的锅具没什么特殊要求,普通的蒸锅就行。锅里加适量的水,放上蒸屉,把切好的苹果放上去,水开之后转小火,慢慢蒸10到15分钟。具体的时间得看苹果的大小和品种,花牛苹果蒸10分钟差不多就软了,红富士可能要15分钟。判断苹果有没有蒸好也简单,用筷子轻轻戳一下果肉,能轻松戳透就说明可以了。蒸好的苹果拿出来放温,果肉变得粉糯,果皮也变得软软的,带着淡淡的果香,老人小孩拿着就能吃,一点都不费牙。要是觉得味道有点寡淡,蒸的时候可以在苹果中间放一小撮冰糖,或者加一两颗去核的红枣,蒸出来的苹果会带着一丝清甜,味道更丰富。
除了蒸苹果,煮苹果也是个好法子,尤其是天凉的时候,煮一碗热乎的苹果水,连汤带果一起吃,暖身又暖胃。煮苹果可以单独煮,也能和其他食材搭配。单独煮的话,把苹果去皮去核,切成小块,锅里加适量的清水,水没过苹果块就行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5分钟左右,煮到苹果块变软,汤汁变得微微浓稠就可以了。要是想加其他食材,银耳、莲子、百合都是不错的选择,提前把银耳泡发撕成小朵,和苹果块一起放进锅里煮,煮到银耳出胶,苹果变软,一碗香甜软糯的苹果银耳汤就做好了,不仅好吃,还滋润。煮苹果的时候,火候一定要控制好,别用大火猛煮,不然苹果块容易煮烂,不成形,影响口感。
烤苹果是西式做法,但做起来也不复杂,而且烤出来的苹果带着焦香,味道特别。做烤苹果要选果肉比较紧实的苹果,比如嘎啦果或者红蛇果,洗干净后从顶部切开一个小盖子,用小勺把果核挖掉,注意别把果皮挖破了。然后在苹果肚子里填上一小块黄油,撒上一点肉桂粉和白砂糖,肉桂粉的味道能和苹果的香甜完美融合,提升整体的风味。把填好料的苹果放进烤盘里,烤箱提前预热到180度,烤25到30分钟,烤到苹果表皮微微发皱,果肉变软就可以了。烤好的苹果拿出来,用勺子挖着吃,果肉软糯,带着黄油的香气和肉桂的独特味道,趁热吃特别过瘾,当作下午茶的小点心再合适不过。
不管是蒸苹果、煮苹果还是烤苹果,想要做得软又好吃,选对苹果品种是基础,掌握好火候和时间是关键。而且苹果在处理的时候,要根据不同的做法来决定是否去皮,蒸苹果和烤苹果带皮做更有营养,煮苹果去皮的话,汤汁会更清爽。另外,苹果切好后如果不马上做,容易氧化变黑,影响颜值,可以把切好的苹果泡在清水里,或者泡在加了少许盐的清水里,能有效防止氧化。
怎么做苹果比较软又好吃,其实没有固定的答案,不同的做法能做出不同的风味,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家里的情况来选择。蒸苹果简单省心,适合日常食用;煮苹果可以搭配多种食材,营养更丰富;烤苹果风味独特,适合当作点心。这些做法都不需要复杂的技巧,只要多尝试几次,就能掌握诀窍。苹果本身营养丰富,变软之后更容易消化吸收,不管是作为老人小孩的辅食,还是日常的零食,都是不错的选择。闲暇的时候,不妨试着做一次,感受一下软苹果带来的香甜与温暖。
有时候家里买的苹果放的时间有点长,表皮有点发蔫,口感也不如新鲜的脆爽,这时候也不用浪费,用来做软苹果正好。把这样的苹果蒸一蒸或者煮一煮,不仅能让苹果变软,还能掩盖不新鲜的口感,变得好吃又可口。而且苹果加热之后,其中的果胶更容易释放出来,果胶有很好的凝固作用,对肠胃也有好处。所以不管是新鲜苹果,还是有点不新鲜的苹果,都能通过合适的做法,变成软嫩好吃的美食。
现在我家每周都会做几次软苹果,老人小孩都爱吃。早上蒸两个苹果当早餐的一部分,营养又健康;下午煮一碗苹果水,当作加餐;周末的时候烤几个苹果,一家人一起分享。看着家人吃得开心,就觉得这样简单的美食也充满了幸福感。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美食都不需要复杂的食材和技巧,就像这些软苹果的做法,简单朴实,却能带来最实在的美味。只要用心去做,普通的苹果也能变成让人回味无穷的佳肴,这大概就是家常菜的魅力所在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