傍晚去菜市场,总能在菜摊最显眼的位置看到竹叶菜,翠绿的叶子带着水灵劲儿,菜茎挺拔饱满,沾着点清晨的露水痕迹,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。这种夏天最常见的绿叶菜,价格亲民又好打理,可不少人做出来要么发黄发柴,要么软塌塌没滋味,其实想把竹叶菜做出饭馆里的鲜香嫩,关键就藏在几个不起眼的小细节里。不管是清炒还是搭配调料,抓住窍门,普通的竹叶菜也能成为餐桌上最受欢迎的那道菜。
选对竹叶菜是做好菜的第一步,这一步要是马虎了,后续再怎么费心也难出好味道。新鲜的竹叶菜很好分辨,先看叶子,要选那种颜色深绿、叶片舒展没有黄斑的,用手轻轻一捏,能感觉到叶片的厚实和弹性,不是那种软趴趴一捏就烂的。再看菜茎,嫩茎的颜色偏浅绿,捏起来手感脆嫩,捏断后断面是湿润的,没有空心或者纤维外露的情况。要是看到菜茎偏红、表皮起皱,那多半是放了太久不新鲜了,炒出来容易发老,嚼着费劲。买回家的竹叶菜别忙着洗,先把发黄的叶子和老硬的根部摘掉,然后按照叶子和菜茎的部位分开,菜茎可以用手掰成小段,这样比用刀切更能保留菜里的水分,炒出来也更脆。
最经典的家常做法当属清炒竹叶菜,这道菜看似简单,却最考验火候和时机。炒之前先烧一锅水,加少许盐和几滴食用油,水开后把菜茎先放进去焯10秒,再下叶子焯5秒,看到叶子变软就立刻捞出来,过一遍凉水。这一步很多人会省略,觉得直接炒更省事,其实焯水不仅能去除竹叶菜里的草酸,让口感更嫩,还能保持翠绿的颜色,炒的时候也不容易出水。焯好的竹叶菜要攥干水分,不然炒的时候锅里全是水,菜就会变得软塌塌的,香味也会被冲淡。
热锅冷油是炒竹叶菜的关键,很多人习惯等油烧冒烟了再下菜,这样很容易把菜炒糊。正确的做法是把锅烧得微微发烫,倒入适量食用油,油刚泛起细小的波纹时,就把拍碎的大蒜放进去,小火炒出香味,注意别炒糊了,大蒜变成金黄色就刚好。这时候把攥干水分的竹叶菜倒进锅里,转大火快速翻炒,用铲子或者筷子不断翻动,让每一片叶子和菜茎都均匀接触到热油。翻炒的速度一定要快,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,看到竹叶菜稍微变软,就加入适量的盐和少许鸡精调味,再淋上几滴香油,翻拌均匀就可以出锅了。这样炒出来的竹叶菜,颜色翠绿,菜茎脆嫩,叶子软而不烂,每一口都带着大蒜的香味和竹叶菜本身的清甜。
要是喜欢重口味一点,蒜蓉豆豉炒竹叶菜就是不错的选择,豆豉的咸香能和竹叶菜的鲜美完美融合,配米饭能多吃一碗。做这道菜之前,准备好蒜末、切碎的小米辣和一勺豆豉,豆豉最好提前用清水冲洗一下,去掉表面的浮尘,这样炒的时候不容易发苦。同样先把竹叶菜焯水攥干,热锅倒油后,先放入豆豉炒出香味,再加入蒜末和小米辣炒出红油,这时候火候要控制好,别把调料炒糊了。接着倒入竹叶菜,大火快速翻炒,调味的时候可以比清炒多放一点点生抽,增加鲜味,盐的用量要酌情减少,因为豆豉和生抽都有咸味。翻炒均匀后,关火前可以撒上少许葱花,既能增色又能提香,一道咸香爽口的蒜蓉豆豉竹叶菜就做好了,菜汁泡饭都是一绝。
还有一种做法深受老人和孩子喜欢,就是腐乳炒竹叶菜,腐乳的醇厚口感能让竹叶菜变得更加绵软入味。选一块红色的腐乳,加入少许腐乳汁,用勺子压成泥,再加入一勺清水搅拌均匀,这样炒的时候更容易挂在菜上。竹叶菜焯水后,热锅倒油,放入蒜末炒香,倒入腐乳泥炒出香味,然后放入竹叶菜快速翻炒,让每一段菜都裹上腐乳酱汁。这种做法不需要再加盐和其他调料,腐乳的味道已经足够了,炒好后盛出来,腐乳的香味扑鼻而来,竹叶菜吸收了腐乳的味道,变得软糯鲜香,老人牙口不好也能轻松咀嚼。
很多人炒竹叶菜的时候会遇到出水太多的问题,除了提前焯水攥干水分,还有一个小窍门,就是在炒的时候别盖锅盖,保持大火快炒,让菜里的水分快速蒸发。另外,竹叶菜的老茎也别浪费,把表皮撕掉后,切成小段和肉丝一起炒,口感脆嫩又下饭,一点都不比叶子差。不管是哪种做法,竹叶菜都要现做现吃,放久了不仅颜色会发黄,口感也会变差,失去原本的鲜香。
夏天的餐桌,总少不了这样一盘简单又美味的竹叶菜,它没有华丽的外表,却有着最朴实的鲜美。从菜市场挑选新鲜的食材,回到家里精心打理,在热锅里用大火翻炒出香味,简单的调料就能激发它最本真的味道。无论是清炒的清爽,还是豆豉、腐乳搭配的浓郁,竹叶菜都能完美驾驭,成为餐桌上最接地气的美味。下次再买竹叶菜的时候,不妨试试这些做法,相信你也能做出鲜香嫩的家常竹叶菜,让家人在饭桌上多添一份食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