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钓友平时去钓鱼,最愁的就是窝料要么太复杂,准备起来费半天劲,要么做出来效果不好,半天诱不来鱼。尤其是钓青梢的时候,这鱼看着不大,但对窝料的口感还挺挑,要是窝料不对味,它根本不往跟前凑。其实很多人不知道,青梢怎么做窝料好吃又简单,真不用搞那些花里胡哨的配方,身边常见的材料就能搞定,新手跟着做也不会出错。
先说说选材,做青梢窝料,核心就是要抓住它的食性。青梢是杂食性偏掠食的鱼,既喜欢谷物的自然香味,又少不了一点腥味提鲜,但太浓的腥反而会让它警惕。所以材料不用多,玉米、麦麸、酒曲这几样就够了,都是家里或者粮油店能轻松买到的,花钱不多还方便。玉米选那种稍微老一点的,颗粒饱满的,别选太嫩的,嫩玉米水分太多,不容易挂住味,发酵后也容易散。麦麸就用普通的细麦麸,不用买那种加了添加剂的,越原生态越好,青梢反而更喜欢这种自然的麦香。酒曲选甜酒曲就行,一小包能用到好几次,主要是帮助发酵,让窝料带点淡淡的酒香,诱鱼效果会更好。
接下来就是制作步骤,这一步最关键的是 “简单”,不用什么复杂的工具。先把玉米处理一下,洗干净后放进锅里,加冷水没过玉米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 20 分钟左右,别煮太烂了,煮到用手能掐动一点就行,煮太烂的话,后续拌料的时候容易成泥,打窝的时候也不好用。煮好的玉米捞出来,放在通风的地方晾一会儿,晾到不烫手,大概 30 度左右就可以,温度太高的话,后面加麦麸和酒曲容易把菌种烫死,影响发酵。
然后处理麦麸,找个干净的铁锅,不用放油,直接把麦麸倒进去,小火慢慢炒。炒的时候要不停用铲子翻,别让底下的麦麸糊了,一糊就有苦味,青梢肯定不爱吃。一直炒到麦麸颜色稍微变黄,闻着有股淡淡的麦香味飘出来就关火,然后把炒好的麦麸倒出来,跟晾好的玉米放在一起混合均匀。这时候可以把甜酒曲撒进去,酒曲的量不用多,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来,一般一斤左右的材料放一小勺就够了,撒的时候要均匀,别堆在一个地方,不然有的地方发酵好,有的地方没发酵透。
混合好之后,往里面加一点点温水,温水的量要控制好,加的时候边加边拌,直到材料用手攥能成团,松开手轻轻一碰又能散开的程度就行。水太多了材料会黏糊糊的,发酵的时候容易发霉;水太少了又发酵不均匀,窝料没香味。拌好的材料放进干净的塑料袋里,或者陶瓷盆里,封紧口,要是用盆的话就用保鲜膜盖严实,再压个重点的东西,别让空气进去。然后找个温暖的地方放着,夏天的话放在阳台阴凉处,3 天左右就能发酵好;冬天天气冷,就放在靠近暖气的地方,或者用被子裹一下,大概 5 天就能好。发酵好的窝料打开会有一股淡淡的酒香和谷物香,闻着不刺鼻,这样的窝料青梢才爱吃。
发酵好的窝料要是一次用不完,得好好保存,不然容易坏。可以分成小份,装在密封袋里,放进冰箱冷藏,这样能放半个月左右。下次用的时候提前拿出来,放在室温下缓一缓,不用再加工,直接就能打窝。要是家里没有冰箱,也可以把窝料晾干,晾干后装在密封罐里,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,用的时候加一点点水拌湿就行,虽然口感比新鲜发酵的差一点,但诱鱼效果也不差,主要是方便保存。
再说说法窝料的使用技巧,很多人做好窝料却不知道怎么用,结果效果不好。打窝的时候量别太多,青梢体型不大,吃不了多少,一次打个两把左右就够了,要是打太多,青梢吃饱了就不咬钩了。可以分两次打,第一次打一半,过 20 分钟左右再打另一半,这样能持续诱鱼,让鱼留在窝点里。另外,钓青梢的时候,钓饵最好跟窝料呼应一下,比如用红虫或者蚯蚓,挂在钩上,青梢看到窝料里有吃的,再看到钓饵,就更容易上钩。要是没有红虫蚯蚓,用发酵好的玉米挂钩也行,选颗粒完整的玉米,挂在钩尖上,露出一点钩尖,这样不影响刺鱼。
我之前用这个方法做青梢窝料,去河边钓鱼,不到半小时就有鱼星冒出来,没一会儿就钓上了第一条青梢,后面陆续又钓了好几条,旁边的钓友还问我窝料是在哪买的,我跟他说自己做的,简单得很,他还不信,直到我把步骤跟他说了一遍,他才恍然大悟。其实青梢怎么做窝料好吃又简单,关键就是别把事情想复杂了,用身边常见的材料,按照简单的步骤来,注重发酵的温度和水分,就能做出青梢爱吃的窝料。新手刚开始做的时候,可能会在水量或者发酵时间上掌握不好,多试两次就有经验了,毕竟做窝料不是什么技术活,只要用心点,都能做好。
还有一点要注意,不同地方的青梢,可能对窝料的喜好稍微有点差别,比如有的地方的青梢更爱吃腥一点的,那可以在拌料的时候加一点点鱼粉,别加太多,不然腥味太浓反而不好;有的地方的青梢更爱吃甜一点的,那可以在煮玉米的时候加一小勺白糖,增加甜度。但总体来说,基础的配方是不会错的,稍微调整一下就能适应不同的水域。不用追求那些复杂的配方,什么加这个中药、加那个香精的,不仅麻烦,还不一定有效果,反而不如这种简单的谷物发酵窝料,既符合青梢的食性,又容易制作,还经济实惠,对咱们钓友来说,实用才是最重要的。